门诊故事
急救常识
养生保健
无烟医院
安全用药
爱婴医院
爱老敬老
急救常识
失温是如何一步一步夺去性命的?医学专家教你如何识别且互相救助
发布人: 发布时间:Fri Jun 04 00:00:00 CST 2021字体大小:【

          5月22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突变极端天气,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造成部分人员伤亡。5月23日12时许,前方应急指挥部宣告搜救行动结束,最终确认遇难参赛者21人。这则沉重的新闻,让失温成为了焦点话题。

极端天气带来的户外运动危险中,失温是非常凶险的一种,因为它的到来是最“隐匿”的,容易被人忽略,但它的后果却是“致命”的。虽然我国目前鲜有失温的相关数据,但这次事故也给我们上了沉重的一课: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失温?明白失温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应如何识别失温并且互相救助? 

1.什么是失温?

失温(Hypothermia),临床上又称失温症、低体温症,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会出现一系列如寒战、意识障碍、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根据最新的失温定义,按照核心温度的高低,一般将失温分为轻度(33~35℃)、中度(28~32℃)和重度(28℃以下)。

轻度失温:患者体温下降到33~35℃,会产生剧烈的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严重疲劳、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识控制、呆滞、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幻觉等。

中度失温:患者体温降到32℃以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加重,将继续有认知能力下降和昏睡,逐渐失去意识,进入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反射减退,瞳孔反应迟钝,瞳孔扩张。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寒战通常在30~32℃之间停止,并且可以观察到反常的脱衣服行为。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的发生率增加。

重度失温:患者核心体温下降到28℃以下,大脑血流量将持续下降,病人完全失去意识。血压、心率和心输出量持续下降。心房和交界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可能出现肺充血、极度少尿和无反射,最终导致心肺衰竭。

2.普通人如何识别失温?

在静息状态下,人体的热量有90%通过皮肤流失,10%通过呼吸系统流失,而在运动条件下,热量流失速度会提高2至4倍。对于失温的简单判断可通过发抖是否可以通过自身的控制停止(努力告诫自己不要抖,并且控制肌肉抖动)来判断,如果可控制,可判断为轻度失温;如果发抖在自身的控制下不可停止,即为中度失温。另外,只要是在寒冷环境中,出现行为和言语异常的人员,也应怀疑其已经存在失温症。能活动的失温患者,说明尚在轻度失温状态。如果已经失去自我行动能力,意味着患者进入了中度至重度失温状态。 

3.如何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对失温患者进行救助?

只有掌握正确的失温救援方法,才能真正帮助失温者脱离险境。对于失温患者的救治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六点:①安全转移:搭建临时庇护所或者寻找避风避雨处,避免热量进一步流失;②冷面(地面)隔离:冰冷的地面会加速失温者热量的流失,应当避免其与地面直接接触;③保持干燥:湿衣物更容易流失热量,应及时更换干燥衣物,维持体表干燥;④增加保暖:增加保暖衣物,或者包裹隔热层,减少热量流失;⑤核心区域加温:对腋窝、腹股沟、脖子等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进行回温;⑥能量注入:进食,补充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物质。 

所以,根据以上原则,对于轻度失温患者,应立即搭建庇护所、找避风避雨处,休息、换掉湿衣服、增加保暖衣物、进食碳水化合物,同时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四肢低温血液回流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对于已经失去自我行动能力的中度至重度失温患者,首先要将其转移到避风避雨处,与地面隔离开,替换掉湿衣服,将患者用隔热层包裹起来,如果有条件,用布包住热水瓶对患者腋窝、腹股沟、脖子等部位进行回温,同时立即将患者向医院转运。在进行以上救治的同时,应该通过触摸颈动脉来观察患者是否还有心跳,不应摸手腕,这时手腕因过度冰冷可能已经没有脉搏。如果出现了心脏骤停,应马上开始CPR(心肺复苏术)。

对于失温,预防远比治疗重要,在户外运动时,每个人都应该做好防风、防寒保护,休息时及时更换衣物,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随时补充身体热量。在这里想对所有马拉松爱好者或者户外爱好者说一句:每一次出发,我们到达的最远处或者登上的最高峰并不是终点,安全回家才是。

宣传科

技术支持:信息科 苏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