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故事
急救常识
养生保健
无烟医院
安全用药
爱婴医院
爱老敬老
养生保健
立夏养生先养“心”
发布人: 发布时间:Mon May 05 00:00:00 UTC 2025字体大小:【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夏日的气息愈发浓郁。

中医认为,夏季属火通心脉,立夏养生,重在养“心”,宜保持心神安宁平和,尽量避免生气发怒,同时顺应天时,调节生活方式,安然度过炎炎夏日。

 

增酸减苦 健脾祛湿

立夏饮食宜遵循“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酸味食物如山楂、乌梅、柠檬等,能收敛汗液,防止阳气过度耗散;减少苦味食物摄入,避免苦燥伤阴。同时,夏季雨水增多,湿邪易困脾土,可适当食用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白扁豆、冬瓜等。山药薏米粥便是一道应季养生佳品,山药补脾养胃,薏米利水渗湿,二者搭配煮粥,既能健脾益胃,又可祛除体内湿气。

此外,夏季出汗多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可适当喝一些绿豆汤、酸梅汤等清热解暑饮品,但不可贪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轻缓为主 避免大汗

夏季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旺盛。此时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免耗气伤津,引发中暑等问题。推荐选择太极拳、八段锦、健步走等轻缓的运动方式,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运动,以防中暑。清晨或傍晚时分,到公园或河边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大自然,有益身心。

晚睡早起 顺应阳长

立夏后,白昼渐长,黑夜渐短。中医养生强调“天人相应”,睡眠也要顺应自然变化,宜晚睡早起。可适当晚睡,但不要超过23点,早上6点左右起床,以顺应阳气的生长。中午可小憩片刻,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能养心安神,缓解疲劳。

 

清热解暑 防湿防邪

立夏时节,气温升高,湿度增大,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常见的有中暑、感冒、胃肠道疾病等。

预防中暑,要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如需外出,做好防晒措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夏季室内外温差大,频繁进出空调房间易引发感冒,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空调风直吹面部,诱发面瘫。

夏季食物易变质,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尽量不吃隔夜饭菜,预防胃肠道疾病。此外,立夏后蚊虫增多,要做好防蚊措施,预防蚊虫叮咬引发的疾病。

 

中药茶饮清热润燥 安心养神

百合莲子茶

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莲子能养心安神、益肾涩精。将百合、莲子各10克洗净,加水煮沸后小火煮20分钟左右,代茶饮用,可养心安神,缓解烦躁情绪。

 

菊花枸杞茶

菊花清热泻火、平肝明目,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取菊花5克、枸杞10克,用开水冲泡,加盖焖泡10分钟左右即可。常饮此茶可清热降火,缓解夏季目赤肿痛、咽干口燥等症状

 

薄荷绿茶

薄荷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的作用,绿茶清热解暑。将薄荷叶3克、绿茶3克用开水冲泡,可提神醒脑,解暑清热。

穴位按摩调和气血 强身健体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重要穴位,按摩内关穴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对心悸、失眠、胃痛等有较好的调理作用。用拇指指腹按压内关穴,每次按压35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宜。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功效。

每天用拇指或食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1015分钟,可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涌泉穴为肾经的起始穴,按摩涌泉穴可滋阴降火、补肾益精、强身健体。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用拇指指腹按摩涌泉穴,每次510分钟,可促进睡眠。

 

经络拍打

心经拍打操

手少阴心经是十二经脉之一,分布于腋下、上肢内侧后缘、掌中及手小指桡侧等区域。经常练习“心经拍打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通畅,改善口干、心悸、失眠、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神志失调等。

 

拍打方法

虚掌,以手腕为轴,拍打要柔和、均匀、有力、持久,以手不感到疲劳、酸痛,上臂无明显不适为度。

拍打时间

心经在午时经气旺,即中午1113点。因此午睡后是敲心经的最佳时间,其他时间如晨起后、睡觉前也可进行拍打。

注意事项

1.拍打时应全身心放松,取站姿或坐姿均可,提前活动手掌、手腕关节,避免损伤;

2.拍打路线清晰有规律,循着心经走行,建议从腋窝匀速拍向手指;

3.拍打时可跟随舒缓的音乐,不仅悦耳动听,还可以使身心放松,事半功倍。

 

技术支持:信息科 苏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