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医生说我的胆囊看不到,有个什么肿瘤指标也偏高,让我赶紧到大医院去看看!”近日,75岁的李大妈参加社区组织的体检后,回家告诉女儿王女士。“咦,真是怪事!你以前又没动过手术,这胆囊怎么会凭空消失了呢?另外,查出癌胚抗原高,又是什么原因呢?”王女士十分担心母亲的健康状况,赶紧陪她到宜兴市中医医院就诊咨询。
肝胆外科主任陆永新查看李大妈的体检报告后,告诉李大妈,她得的是胆囊萎缩,起因是胆结石、胆囊炎没有及时治疗,现在胆囊已经失去功能了,需要手术切除。一听说要动手术,李大妈连连摇头:“医生,我这胆结石一次都没发作过,吃了荤腥油头也从来不痛。不用动手术!”陆永新耐心地解释:“胆囊萎缩如果不及时手术,有很多坏处,还容易引发胆囊癌呢!”“哎呀!我外婆就是胆囊癌去世的。这倒真要重视的!”王女士赶紧接话,并向医生陈述了母亲的家族史。陆永新主任说,李大妈这次体检查出“癌胚抗原”偏高,而胃肠镜检查无异常,那就更加要重视胆囊萎缩的及时治疗。陆永新主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胆囊萎缩的“前世今生”,了解清楚后,李大妈和女儿当即决定,尽快住院手术。
第二天,李大妈就住进了宜兴市中医医院肝胆外科,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陆永新主任在助手丁泽沅主治医师的配合下,为李大妈实施了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当天下午,李大妈就能下地行走,术后第三天顺利出院。一周后,病理报告出来了,李大妈被切除的病变胆囊,万幸还没有发生癌变。医生叮嘱她3个月后复查肿瘤指标,看看癌胚抗原有没有降下来。
胆囊萎缩为何需要及时手术?
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胆囊虽小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像一个“胆汁仓库”,负责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在进食后收缩释放胆汁,帮助消化脂肪。然而,当胆囊因长期炎症、结石梗阻等原因逐渐萎缩时,这个“仓库”不仅会失去功能,还可能变成威胁健康的“定时炸弹”。发现胆囊萎缩后,及早手术是明智的解决办法。
胆囊萎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囊萎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病变的结果。最常见的诱因是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结石反复刺激胆囊壁,导致胆囊黏膜发炎、纤维化,胆囊壁逐渐增厚、弹性丧失,最终失去正常的收缩和储存功能,体积不断缩小,甚至萎缩成一个坚硬的“瘢痕疙瘩”。此外,胆囊管先天狭窄、反复的胆汁淤积等问题,也可能引发类似的萎缩过程。
胆囊萎缩如果不动手术,会有什么后果?
慢性炎症持续伤害身体
萎缩的胆囊壁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患者可能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结石梗阻的风险大幅升高
萎缩的胆囊内部空间狭小,结石更容易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引发剧烈腹痛(胆绞痛),甚至导致胆囊化脓、穿孔,引发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长期萎缩的胆囊存在癌变风险
临床研究发现,胆囊萎缩后,胆囊黏膜在慢性炎症和结石的长期刺激下,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增生,逐渐从癌前病变进展为胆囊癌。
胆囊癌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隐匿,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到晚期,治疗效果很差,5年生存率不足5%。而及时切除萎缩的胆囊,能从根本上避免这一致命风险。
胆囊萎缩可以保守治疗吗?
从治疗角度看,萎缩的胆囊已经失去了保留的意义。
药物治疗无法逆转胆囊壁的纤维化和萎缩,只能暂时缓解炎症症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拖延手术不仅会让症状反复加重,还可能因胆囊与周围组织(如肝脏、十二指肠)严重粘连,增加后续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相反,在胆囊萎缩早期、粘连尚不严重时进行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专家忠告
一旦发现胆囊萎缩,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胆囊,防止胆囊癌的发生。
宣传统战处 潘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