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肾内科医生,每天我都会接触到不少尿毒症患者,这些患者几乎都会出现肾性贫血。以前遇到此类病人,我都习惯于按照肾性贫血的一般规律予以治疗。但不久前我接诊到的一个特殊病例,使我的治疗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患者史某,男,43岁,查出尿毒症1年,接受血液透析半年(每周3次,每次持续4小时)。为改善肾性贫血,医生予以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皮下注射biw、琥珀酸亚铁0.1口服 tid等治疗。但近3个月来患者自觉乏力较前加重,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4g/L(呈进行性下降),大便隐血阴性。我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结合其既往治疗方案,怀疑他是由于抗EPO抗体诱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遂将其收住入院后作骨髓穿刺涂片,结果显示:骨髓象符合纯红再障诊断。胸腺CT检查未发现异常。血清铁和铁蛋白略高于正常,维生素B12、叶酸正常, IgG、IgA、IgM和IgE在正常范围,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双链DNA均为阴性,抗EPO抗体阳性。最后该病例被确诊为抗EPO抗体介导的纯红再障,予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体会:一、要尽量避免思维定势。研究表明,在误诊或漏诊的病例中,医生的思维偏差是首要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能拘泥于以往的经验,以致作出错误的诊断。二、要详细询问病史,尽量详尽地掌握患者的治疗经过。本例患者是尿毒症病人,医生根据以往经验,常想当然地考虑为肾性贫血,治疗上也多从“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量不足,铁剂量不足”等方面入手。这里病人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后血色素下降是关键,提示可能与抗EPO抗体有关。三、医生是一个很严谨的职业,我们不光要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见微知著”的洞察能力,善于从细微处找出问题的本质。在医疗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漏诊和误诊。
肾内科 卫德强
(本文曾刊登于2011年11月8日《健康报》“医学论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