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为追思灾害遇难者,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自2009年起,国家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地震、火灾、滑坡、台风、洪涝等灾难来临时怎么办?看看这篇实用帖,这些知识能保命。
地震
从地震开始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0~15秒的时间,住平房或楼房一、二层者,可迅速转移至空旷地带。
无法逃出时,躲到结实的家具和坚固的机器设备旁,或墙根、内墙角等处,头部尽量靠近墙面,一旦发生房屋倒塌,可形成相对安全的三角空间。用身边物品,如被褥、枕头、皮包等保护住头部。迅速关掉火源、切断电源。
不要躲在阳台、窗边或不结实的桌子或床下。避开吊灯、玻璃窗、广告灯箱、高大货架等危险物。不进电梯,不在楼道躲避。
室外遇地震,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避开高大建筑、立交桥、高压线、广告牌及煤气管道等危险处。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躲避。远离海(湖)岸,警惕地震引发的海(湖)啸。驾车遇地震,尽快选择空旷处停车,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
没有必要时勿大声呼救,保存体力,用石块或铁具敲击身旁物体(最好是自来水管、暖气管)与外界联系。一时难以脱险,在可活动的空间内,设法寻找水、食品等,耐心等待营救。
火灾
如果火势来自门外,开门前要先用手摸一下门的温度,如已发烫,不宜开门。若火源在室内,离开时应关上门,把火焰、浓烟控制在一定空间内。
逃生时不要乘电梯。弯腰贴近墙壁,朝安全出口方向前进,最好用湿口罩或湿毛巾折叠后捂住口鼻以防中毒、窒息。
住宅楼楼道内充满浓烟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往外跑。可用湿被单、湿棉被封门,以延缓火势蔓延。
如所住房间可通阳台或距楼顶近,可直奔阳台、楼顶平台或靠近窗口等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救援。
“棉物”用水灭,油锅起火盖锅盖。“电火”、煤气着火先断电断气,再用防火毯、湿棉被等捂压灭火。电视机、电脑等起火,从侧面靠近,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拨打119报警,尽可能说清失火地点,什么物质着火,火势大小,有什么特殊情况(如是否有爆炸和人员死伤、火场周围交通状况),联系人的姓名、电话。
洪涝
若来不及撤离,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地暂避。设法与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用手电筒、哨子、旗帜、鲜艳的床单、衣服等工具发出求救信号。
若暂避地已不安全,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箱子、大块的炮火塑料等能在水上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如被卷入洪水,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
逃生时要向行洪道两侧快速躲避。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若正驾车,应远离路灯、高压线、广告牌等危险处,绕开地势低洼处。在涉水过程中应使用低速挡,不停车、不换挡、匀加速。车在积水中已经熄火,切勿试图发动发动机,当水漫进车里时,迅速离开车辆。
台风
经过建筑工地时最好保持距离,防止被风吹下的坠物砸中受伤;有塔吊的地方,更要注意安全,可能有折断风险。
台风来临前应将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切勿随意外出。要把门窗捆紧拴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
出行时请注意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
山体滑坡
野外露营时,不要在已出现裂缝、植被稀少或非常潮湿的山坡露宿,避开陡峭的悬崖、沟壑,不要在余震多发时期进入滑坡多发区。
驱车经过时,严密观察,注意掉落的石头、树枝等;查看前方道路是否有塌方、沟壑,如有塌方,立即停车。无法驾车逃离的,要果断弃车。滑坡停止后,不要立刻上前查看情况,以免遭遇二次滑坡。
要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和下坡。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