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故事
急救常识
养生保健
无烟医院
安全用药
爱婴医院
爱老敬老
养生保健
心里突然“咯噔”一下,是咋回事?体检查出早搏,要治疗吗?
发布人: 发布时间:Fri Nov 15 00:00:00 CST 2024字体大小:【

每到年底,各行各业的“打工人”都会格外忙碌,休息日经常需要加班,下了班还要忙各种应酬,作息不规律,熬夜成常态。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小心早搏“找上门”。

什么是早搏?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跳动是有节律的,就像钟摆一样,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叫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每分钟60至100次。当某种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就会出现提前的异位心搏跳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早搏。它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都有可能出现。

生理性早搏常见于中青年人群,大多数原因不明,往往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吸烟、酗酒、喝浓茶、过度喝咖啡之后发生。病理性早搏是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早搏,危害较大,严重时不仅会导致昏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还有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

早搏有什么症状?

大部分早搏患者都没有明显症状,有很多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早搏患者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早搏患者,会感觉心里突然“咯噔”一下,或是有“落空感”。有的频发早搏患者可能会有心慌、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早搏?

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的方法:自己搭脉。正常的脉搏跳动都是很有规律的,是一种“哒—哒—哒—哒—”的节奏。但如果出现“哒—哒哒—哒—哒哒—”的情况,那很可能存在早搏。如果自己没法判断,可以到医院做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早搏严不严重,需要治疗吗?

早搏严不严重,与早搏的性质和次数密切相关。生理性一般来说,生理性早搏不需要特殊治疗,通过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就可以改善或消除。病理性早搏则需要加以重视,特别是原有冠心病、心肌病、慢性心衰、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现频发早搏,要及时寻求专科治疗。

即便是没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现频发早搏,同时伴有明显的心慌、胸闷、乏力等症状,也需要及时就医。如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次数占总心搏数的10%以上,或早搏次数在24小时内超过1万次,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需要用药物治疗或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如果心电图提示有R-on-T现象,有诱发室颤的风险,也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药物干预室性早搏,避免发生心源性猝死。

早搏患者日常要注意什么?

1.劳逸结合,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

2.戒烟限酒,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控制高盐与高脂食物的摄入,少喝浓茶、咖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学会自我减压。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焦虑。

4.原本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技术支持:信息科 苏ICP备1501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