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故事
急救常识
养生保健
无烟医院
安全用药
爱婴医院
爱老敬老
养生保健
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怎么办?教你几招,真的管用!
发布人: 发布时间:Wed Jan 15 00:00:00 CST 2025字体大小:【

          有些人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容易生冻疮;就算盖着厚被子睡觉,一夜到天亮,双脚都像冰坨坨;平时衣服总穿得比别人多,却还是觉得冷飕飕的……

中医认为,寒邪侵袭后遏制阳气,或体质虚弱,肾阳不足等,都可能导致手脚冰凉。如何能改善这种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的症状呢?中医为您支招——

药膳调理

1.脾肾阳虚丨当归生姜羊肉汤

脾肾阳虚者除了手脚冰凉,还有畏寒怕冷的表现,平常穿衣也比一般人多,容易腹泻。治疗需要温阳健脾,源于《金匮要略》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道有名的温阳食谱。

【做法】用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炖汤,有补益气血、温中散寒的功效,适宜手足不温、腹中冷痛、畏寒喜暖者食用。

2.气血两虚丨黄芪党参乌鸡汤

此类人群不仅会出现手足冰凉,还可见气短乏力、头晕、面白神疲、失眠多梦、舌质淡、脉细弱等症状。

【做法】食疗以补气养血为原则,可用黄芪、党参各15克,与乌鸡共煲汤喝。

日常还可以用桂圆、红枣、枸杞煮水代茶饮。 

3.血虚寒凝丨生姜红枣茶

血虚寒凝型属虚实夹杂,表现为手足冰凉,脉细无力,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容易腹泻。此类人群食疗可用生姜红枣茶。

【做法】取生姜15克,红枣5~6颗。生姜洗净切块,与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10~15分钟,起锅前可添加适量红糖,每日尽量于上午代茶饮用。

生姜味辛可散寒,红枣、红糖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的功效,红糖还能活血化瘀。 

4.肝气郁滞丨陈皮麦芽粥

肝气郁滞的人常因肝气郁遏在内,气血无法达到四肢而出现手足冰凉、神情抑郁、胸胁满痛、口苦咽干、舌苔白、脉弦等症状。此类患者可采用疏肝解郁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食用陈皮麦芽粥。

【做法】取生麦芽50克、陈皮10克、大米100克,生麦芽、陈皮煮水,滤出药渣,药汁加入大米煮粥食用。

 

六招教你改善“怕冷”体质

1.运动

坚持规律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从而有效地改善末梢血液循环,让手脚暖起来。平时依据个人爱好、体力强弱选择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散步等,微微出汗即可,不要大汗淋漓。 

2.晒太阳

中医讲“背为阳”, 冬天人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宜进行“日光浴”。找个阳光充足、避风的场所,穿着衣服背对阳光晒15~30分钟。“日光浴”可暖背,温通膀胱经气,有助肾中阳气升发。

3.泡脚 

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临睡前,用菟丝子、淫羊藿、仙茅等煎煮后泡脚,水温控制在40℃左右,水漫过脚踝。糖尿病患者水温不宜过高,谨防烫伤。中药足浴可以温肾阳,防寒袭。热水沐足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有的足浴桶具有按摩功能,如在泡脚的同时按摩涌泉穴,效果会更好。

4.艾灸 

艾灸可祛除体内阴寒病邪,恢复阳气。

具体可艾灸3个穴位: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艾灸该穴位可增强阳气,驱散寒湿,提高机体免疫力。

足三里:位于小腿上。屈膝时,可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下方凹陷处,就是外膝眼(即髌韧带外侧凹陷处)。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旁开一横指便是足三里。足三里为养生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艾灸该穴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的作用。

关元穴:在肚脐下四横指处。艾灸关元穴可治疗一切阳虚证,对畏寒怕冷效果尤佳。

5.注意保暖 

尤其是要做好足部、腰部、脖颈部、头面部的保暖。选择保暖性能好的鞋袜,不要穿低领、低腰的衣服,外套、羽绒服等尽量选择长款的,盖住腰部。脖子后面的大椎穴,是人体三阳经和督脉交会的重要穴位,大椎受寒,容易引起鼻塞等症状。尤其是颈椎不好的人,冬天建议穿高领的毛衣,出门戴上围巾和口罩,护住脖颈和口鼻,人就不容易受寒。

6.呵护脾胃 

饮食不当,如吃过多生冷冰品,也容易导致寒气从口入。冬天要少吃寒凉、油腻、生冷的食物。日常要喝温水,少喝冷水。千万不要半夜或早上醒来口渴了,捧起一杯凉水“咕咚咕咚”灌下肚,这是最容易直接损伤脾胃阳气的。

7.作息规律 

经常心情不畅、烦躁易怒、手脚冰凉的人,要早起早睡,不要熬夜。夜晚阳气应收藏,熬夜会导致阳气损耗。

技术支持:信息科 苏ICP备15013635号